刚看到一则新闻,让人感到很痛心。

2020年12月13日,江苏盐城阜宁县一位46岁的陪读妈妈被人发现死于家中,而凶手就是她费心费力陪读的亲生儿子。这儿子之所以下此毒手,据说就是因为他妈妈阻止他上网玩游戏,他一时冲动,就犯下如此弥天大错。

疫苗接种法,提前预防,才是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最有效方法  第1张

手机游戏真是害死人呢。

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沉迷手机,沉迷手机也成了一个让父母越来越头疼的问题,而手机也成了家庭矛盾的重要导火索。

只要我们留意下网络,基本每个月都有几起与手机游戏相关的新闻。要不就是谁家的孩子私下给游戏充值,父母起诉游戏公司要钱,要不就是父母跟孩子因为手机的问题爆发激烈冲突,严重的甚至跳楼自杀……这样的新闻是屡见不鲜。

这还是闹的比较大的,那些小的不被报道出来的手机问题,就更是数不胜数了。我就经常接到一些父母咨询因为手机导致的教育问题。孩子进入青春期后,父母管教他们已经不听了,但是每天沉迷手机又不是办法,因此让很多父母不知如何是好。

疫苗接种法,提前预防,才是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最有效方法  第2张

那作为父母,面对每个孩子都可能要出现的沉迷手机问题,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呢?

还真有,操作起来也相对简单,就是给孩子提前“打疫苗”。

“打疫苗”,预防孩子沉迷手机

父母都带孩子打过疫苗,像卡介苗,脊髓灰质炎疫苗、麻疹疫苗等等,在孩子小的时候,基本每年都会打。

为什么打疫苗呢?这不用我说,每个父母都知道,就是为了预防孩子将来得这种病。比如说孩子还没出生就打的乙肝疫苗,接种上以后可以大大减少患上乙肝的几率。要知道,现在乙肝可没有什么特效疗法,你要真得了,基本就是一辈子的事,后天治疗可是很麻烦的。

也就是说,提前打疫苗,付出少而收获大,大大减少我们将来的得病几率。

那我们能否在教育孩子上利用这种提前“打疫苗”的治疗方法呢?

先来看看我们现在面对孩子沉迷手机游戏采取的方法,无论是讲道理,还是批评打骂孩子,苦口婆心的劝导孩子,这其实都是在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之后采取的方法。这所有的方法都是发生在孩子沉迷手机之后。

这就跟我们上面说到的得病一样:孩子沉迷手机游戏,就相当于他们已经得病了,这时候再进行治疗纠正,那就需要付出特别大努力。很多时候,往往是你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,仍然是不能起到作用,病情依然会继续恶化。

显然,后天纠正孩子的沉迷手机游戏问题难度是很大的。我们最好的方法应该就是提前给孩子接种“疫苗”,让孩子讨厌手机游戏,那么他们当然也就不会沉迷了,也就不用我们将来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纠正孩子了。

从理论上来说,这种方法应该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。

疫苗接种法,提前预防,才是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最有效方法  第3张

那从现实角度来说,这种“疫苗疗法”是否可行呢?事实上,它是完全可行的。

为什么“打疫苗”可以预防孩子的不良行为

“打疫苗”的教育方法之所以可以起作用,是因为它跟人们的态度系统有关。

应该说,我们对于绝大多数的事物或行为都会产生一个基本的态度。

最简单的态度就是喜欢或不喜欢,比如说对香菜,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;对于日本人,你是喜欢或者不喜欢;对于篮球明星科比,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;对于读书,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……几乎拿出任何一个东西或者行为来,你都会有一个态度。

而态度有什么用呢?它会决定你采取的行为。

如果你对读书不喜欢,那你就不愿意去读书;如果你喜欢手机,那么你会更多的沉迷于手机;如果你讨厌某个人,你就不想跟他说话……这是态度最基本的作用。

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明白了,孩子之所以沉迷手机游戏,肯定是对手机有着积极的态度。而要避免孩子沉迷手机,就必须要纠正孩子对手机的态度。

疫苗接种法,提前预防,才是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最有效方法  第4张

那态度是如何产生的呢?

态度并不是天生就有的,不是说我们一出生就带出来的。只有在我们接触到这个事物或行为之后,它们带来的第一印象让我们形成了一个初始态度。

就像你相亲见一个人,如果他穿的邋里邋遢的,你就会觉得这人懒,不爱干净。这就是第一印象,也就是你对这个人的初始态度。

初始态度对人来说至关重要,因为如果没有特别强有力的反驳证据,人们会始终用初始态度来对待该食物或行为,而这样的行为又会反过来加强了初始态度,也就是说让初始态度更加稳固了。

以父母教育孩子为例,一旦父母对孩子建立了孩子是差生的态度,父母就会更多的关注到孩子表现差的行为,而忽略孩子表现好的地方,以此来佐证自己的心理判断。当然,看到孩子差的表现越多,父母的这种态度也就更加牢固了。

也就是说,初始态度决定了我们观察问题的角度,使得我们的观察思考偏离客观世界,让我们更容易看到支持我们初始态度的证据,也就进一步的强化了我们的原有态度。因此初始态度的建立至关重要,这也是我们“打疫苗”方法的理论基础。

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孩子沉迷手机问题。

如果孩子一开始玩手机游戏就很有趣,觉得很有意思,那么孩子就建立了对手机游戏的初始态度。后期,随着孩子玩手机感受到的乐趣越多,这种态度也就越牢固,孩子也就愈加沉迷手机。

相反,假如父母一开始给孩子种下手机游戏是不好的,是让人讨厌的“疫苗”,那么孩子就会更多的观察到游戏不好的一面,孩子将来也就很难沉迷于游戏。

那具体如何做呢?

疫苗接种法,提前预防,才是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最有效方法  第5张

如何给孩子的“打疫苗”

通过我们分析,我们可以看到,这种“打疫苗”的方式是可行的,有利于避免孩子将来沉迷游戏。那具体如何做呢?

影响疫苗接种效果的,有两个重要因素:一是疫苗本身质量的好坏,二是疫苗接种方式。疫苗质量不行,所有的工作就是白费。而疫苗接种的方式不对,不能让疫苗充分的发挥作用,同样影响疫苗的效果。

在用“打疫苗”避免孩子沉迷手机上,我们同样也面临这两个问题:

1、我们要给孩子接种什么样的“疫苗”

我们要给孩子提前接种一种对手机游戏的态度,从而避免孩子将来沉迷手机。但是这态度并不是唯一的,很多态度都可能产生同样的效果,比如说讨厌手机游戏,或者说手机游戏是不好的……这就需要我们慎重考虑。

当然,就我们父母来说,直接接种“讨厌手机游戏”这种态度是最好的,将来孩子肯定不会沉迷游戏。但是这种特别强烈的态度,一开始我们可以通过某些方法达到,但是要知道,初始态度建立后,并不是说孩子的态度就稳固了,孩子还要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新的证据来支持他的态度。

如果我们说我们建立了“讨厌游戏”的初始态度,但是在以后的生活中,孩子无法得到相应的证据支撑,反而得到一些相反证据,比如说游戏是有趣的,那么孩子的初始态度就会被推翻。毕竟,你要让孩子持续的得到“讨厌游戏”的体验是比较难的。

我们建立的最好初始态度,并不一定是多么强烈的,只需要让孩子微微偏向“游戏是不好的”,然后可以让孩子可以从客观世界中不断的得到证据支撑。这个“微微的偏向”,在不断的证据加持下,偏离的方向就会越来越大,孩子就越来越不可能沉迷游戏。

因此,我们一开始接种的疫苗最好是“游戏是浪费时间”或者是“游戏对我们有害”这种比较客观的观点。这样的观点可以找到大量的客观证据支持。

疫苗接种法,提前预防,才是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最有效方法  第6张

2、我们用何种方式给孩子接种

疫苗搞定了,接下来就是接种了。

接种的方式非常重要,它直接决定了疫苗的最终效果。

疫苗接种的好,孩子初始态度稳固,后期即使受到不同的观念攻击,也能保证观点不动摇。相反,假如疫苗接种的不好,根本就没有深入孩子内心,那么孩子在后期的生活中就容易被反面观点所推倒,放弃自己的原有态度。

接种疫苗最低级的方式就是口头教育。父母跟孩子说手机游戏不好,浪费时间,影响学习等等,这样的教育就像一阵风,不会在孩子内心留下太深的印象,当然也就不用谈什么效果了。

最好的接种方式应该是让孩子能够自身感受到,调动孩子的内心,通过孩子自己思考得出这样的结论。只有孩子自身的体验,孩子才会建立起牢固的初始态度。

我们可以这样做:

给孩子看一个因为玩手机游戏产生不良后果的视频,比如因为玩游戏跟爸妈大吵大闹,或者因为游戏把身体整残废了的,然后问孩子看了这视频对游戏有什么感觉。

此时孩子肯定是觉得游戏不好。

然后我们就可以再进一步引导孩子,让孩子画一幅画,让孩子列举游戏不好的地方,对人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。孩子绘画的过程,就是主动思考的过程,就进一步强化了“游戏不好”的态度。

当然,并不是这样做就完了。以后父母还要定时的强化疫苗,比如说让孩子写篇劝别的小朋友不要玩游戏的文章,或者是游戏是怎样引导孩子堕落的,或者找些客观的新闻视频给孩子看,不断强化孩子已有的态度。

这样一年内强化个4、5次,孩子对手机游戏的态度就比较稳固了,将来就会大大的减少沉迷游戏的可能。

  • 评论列表 (0)

留言评论